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亂影評:大賣空The Big Short}用金融制裁金融?(下)





  大賣空The Big Short是曾任職華爾街的暢銷作家Michael Lewis的作品,小布自從魔球Money ball改編此作家作品成功後就上癮了,大賣空之後還有一部Boomerang也被小布簽下改編權利準備製作成電影。

  
  本片有搞笑出身但演技非常精湛的Steve Carell(Foxcatcher中演技令人驚艷!)、很帥的Brad PitT、退休的蝙蝠俠Christian Bale跟我覺得演技普通的Ryan Gosling


由左至右依序,Ryan Gosling、Christian Bale、Steve Carell、Brad Pitt


   本片、小說並非故事向,劇情的展開端看時序演進,所以會顯得凌亂、乏味(金融名詞多),本文將以基本名詞詮釋、電影劇情v.s小說結構來做大致劃分。







{亂影評:大賣空The Big Short}用金融制裁金融?(上)





  大賣空The Big Short是曾任職華爾街的暢銷作家Michael Lewis的作品,小布自從魔球Money ball改編此作家作品成功後就上癮了,大賣空之後還有一部Boomerang也被小布簽下改編權利準備製作成電影。

  
  本片有搞笑出身但演技非常精湛的Steve Carell(Foxcatcher中演技令人驚艷!)、很帥的Brad PitT、退休的蝙蝠俠Christian Bale跟我覺得演技普通的Ryan Gosling


由左至右依序,Ryan Gosling、Christian Bale、Steve Carell、Brad Pitt


   本片、小說並非故事向,劇情的展開端看時序演進,所以會顯得凌亂、乏味(金融名詞多),本文將以基本名詞詮釋、電影劇情v.s小說結構來做大致劃分。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亂影評:踏血尋梅}生亦難,死亦難也

  趁金像獎熱潮,我也來添添光。



  兇案,重要的不是緝凶,當兇手自首,最重要的是動機。你本抓不到他的,那麼起碼要知道下一次,下一次,該往哪個方向看去。
  這是臧sir的想法,但他已疲老到不能再多想。這本該是社會共通的想法,但社會已顧不上,說穿了,這本是我們社會變態下的產物,難道王佳梅、丁子聰不是社會中人嗎?

    If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It takes a village to abuse one.                           --Spotlight 2015

  全劇由臧sir串起架構,由於非劇情而是各個角色自身的堆疊來推動電影前進,有時會令人摸不著頭緒,但藉由高超的攝影、配樂與演繹,隨劇本展開又逐漸高潮,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戰慄與高潮前的興奮,更是種冷冽,是種"完了,從此我該如何自存"的惶恐。
  
  一部有兩個大螢幕新演員(白只、春夏;分飾丁子聰、王佳梅),令人更信服角色真實性,但兩人演技之精湛令人咋舌。
  雙雙入圍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毫不意外,特別是白只從外型、氣質、口條到眼神變化都像極真實的丁子聰,令人無比毛骨悚然,豈不是白只,比那些探案、偵訊的員警更了解丁子聰嘛!



  本片演員極其精到,主次有序,互不搶戲遮掩,非常好看。(惟我覺得相較下,郭富城此片演技並無突破,水準而已)

  若還有機會在台上映,請各位務必不吝購票觀影,帶著顆,沉重的心吧。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亂影評:星際效應 Interstellar}時代的太空科幻



撰寫本文之際,Interstellar的網友評分為

爛番茄:75%  by 116
IMDB:  9.3    by 8,633

(編按)時過境遷後,2016/4/6,Interstellar的網友評分為
爛番茄:85% by 167,491
IMDB  :  8.6 by 874,739 



  結論擺在前頭:這是一部屬於這個時代,與這個世代的太空科幻片;

  較之於2001太空漫遊的宏大與對人類猖狂的蔑視;
  撕裂地平線、索拉力星借太空之場景玩弄人心人性;
  太陽浩劫的宗教v.s科學v.s末日觀;
  異形對未知接觸的恐懼,對空無的想像填充;
  地心引力探討生命;
  
  星際效應,如片中演員 潔西卡崔坦所言:是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也像是"冥河的兩端",充斥過去所有太空片的要素(意外、隊友、孤獨),同時更大量加入科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時間";
  因為時空的巨大橫幅,導致父親相對陷入不死狀態(相對地球)但卻是為了尋求眾人活的契機而離開,女兒則是在枯竭不堪的地球上直面死亡的壓迫。
  
  
  這次上太空不是主動而是被迫,不是命運而是活該(太陽浩劫即是因為命運),馬修麥康納在劇中多次透露對末日的無奈:
  "我不在乎人類多喜愛假裝活在過去,我想知道我們現在在哪裡,往哪個方向前進"
  "我們以前曾仰望星空,懷疑自己在群星間的位置,現在我們只低下頭,呆望土與灰的貧瘠"

  這是我們此一時代的太空科幻片,是美國對自己盛世信心產生狐疑、環境氣候劇烈牽動我們、而NASA再也沒有太空人與太空梭的時代。
  
  這是一部,不再有夢但高聲疾呼的夢的太空科幻片。
 


  克里斯多夫諾蘭為本次新作誇下海口,超越 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1968上映的太空經典

  但國外影評首映後表示不如預期,我也贊同,片中固然有許多向2001致敬的長鏡頭,可諾蘭就是諾蘭,他想描繪的東西太多,這部片拍到 2hr 49min 也實在是考驗觀眾膀胱。
  (以太空片來看,本片缺乏一個看完後感到貫穿全片的經典畫面)

  同時,本片由太空與地球兩線開展,由於牽扯到大量相對論的時間處理,因此在轉場的時候考量點是情緒對接,還有主角 馬修麥康納所意識到的時間觀去走,有很多細節情緒因此被埋沒掉了。

  這個問題放大來看就是安海瑟威的角色--內斂有餘張力不足,可表現的鏡頭數太少。

  因此,回歸到整體,最強烈的情感表現就是父女檔的情感,不禁讓人有種"世界大戰"的感覺(當年亦有評論稱世界大戰為:為讓湯姆克魯斯發揮父愛而侵略地球)
      
星際效應三人眾,左:馬修麥康納、中:潔西卡崔坦、右:安海瑟薇

  簡而言之,這是一部場景弘大可缺乏記憶點、轉折強悍有力但感情渲染不足、節奏快不過篇幅比重差異大的諾蘭片。

  本片一樣由Hans Zimmer配樂,畫面加上配樂十分強悍。
  (在Virgin集團把船炸掉、"Gravity"之後上映,時間可真巧妙!)



  附上米高肯恩劇中最愛引述的Dylan Thomas詩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亂影評:Double Face、The Departed、闇黑新世界}無間道系列大亂鬥


 
  無間道系列作為二十一世紀警匪片經典,有各國翻拍版本;
  美、日分別買了版權翻拍成神鬼無間(The Departed)、Double Face(分為TBS跟Wowow兩版本,TBS是原版無間道第一集前半內容,Wowow是第一集後半與第三集結合)
  韓國也拍了闇黑新世界(신세계,New World),號稱韓版無間道,但劇情差異較大,同時也未購買版權,算是二創吧;姑且納入比較的隊列。

  先分部討論,再做整體評比,最後做個結尾

  評分項大致有五項

  忠實度  :有多忠於原著
  創意與深度:與忠實度近乎反比,是否有新詮釋、或演繹方法
  故事流暢性:改編後,是否順應各國文化,不失合理性
  人物刻畫 :人物性格與選角
  精彩度  :有多值得一看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亂影評:觀相大師}命運如同劇本

googlecb8561a4b2df132c.html

<觀相大師:滅王風暴 the face reader 관상





  觀相大師、恐怖攻擊直播、熔爐、駭人怪物、殺人記憶、原罪犯、實尾島等,都是個人覺得不錯的韓片,綜觀來看,韓片有著悲、凶、腥的暴力美學感;簡直形同"大螢幕的HBO"啊!


  改編自韓國史實,全片139分鐘,前60分鐘幾乎都是詼諧小品,節奏小快板,很好地堆疊起小人物的生活氛圍,使觀眾帶入;後半段漸趨快板、暴風雨般的快板收尾,是權力風暴的襲來。
  本片在今年底,將改編成電視劇方式在韓播映,製作公司企圖心與規模都很大,一魚兩吃,操作手法之高。


  劇情展開

  絕技相師被京城名妓院老闆挖腳,想為其子謀個出路,孰料卻因身懷絕技,捲入王的繼位爭鬥中;
  先是在妓院幫人看相、幫官府解決兇案、為權相延攬專職鑑定人才、為王辨別野心臣子、為篡位者與被篡位者話定天命;

  一步一步,看相者從詮釋逐步變成演繹進而更是成為了命運的一環。




幾個重要角色

上排左至右依序:相師之子(李鐘碩)、王弟(李政宰)、相師(宋康昊)
下排左至右依序:老鴇(金惠秀)、權相(白潤植)、相師內弟(曹政奭、趙正錫)

  全片傳達了一個很少在電影市場中會出現的悲愴成分,"世界沒有你依然運轉"

  
  峰迴路轉,終局十分淒厲,篡位者首陽君血洗京城,管你相師錄用了多少忠肝義膽正直人才?天下已為我有。
  此劇只是很血淋淋的告訴你一個故事,寓意是很空泛的,即便首陽君登基後轉瞬病故,承續他的權宦死後亦被梟首又如何?個人的命運與天下的命運糾結,根本分不清誰是誰非,孰先孰後。

  不想教育你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此片驚人之處乃每個人物的性格刻畫明確,不失單板,並未成為某種個性的載具,而是很紮實的活人,都只是個人,在亂世求生。
 
  相師
  看面相能力精到,由人斷事,從一開始的被動到逐步掌握生活(升官進爵),但依然有個"王"的命籠罩其上。
  在王命之前,他又俯首稱臣,說是看了面相為天下蒼生著想嗎?可能更多是臣服於王命天威,這也是相師的宿命(臣服於天賜),最終相命的技術在國運騰換後,也無關緊要了。

  
  權相
  正面表述的戲分都是他的一身正氣,但換個角度來看,他權勢滔天且與王室對幹,用人喜歡奴才與自己人,濫用公器;
  可說若無首陽君,是他篡位也不意外;面臨首陽君領隊襲殺,其最後爆發的武勇,毋寧說是一股氣得不甘願,也讓首陽君的篡位顯得很真實(臨機應變,倉皇之中)


  首陽君
  只有霸氣與搶戲可以形容,全劇過半才首次登場,李政宰登場造型就這麼帥。



  相師之子
  滿懷書生氣與正義感,沒有他爸,他不可能進中央高層。到最後也因為堅持,而被殺害。死前,他哭喊著叫爸爸救他,流露出信仰的崩潰(面對絕對權力,你的堅持可不是他的正義)柔弱與無力流露無遺。


  相師內弟
  先是相師中計,再來是他,一個油腔滑調的市井人物,只在乎家人,特別是最後揭露的一個伏筆,令人對他充滿深深的無奈同情。不過畢竟開朗、油腔滑調才是本性,事過境遷人物全非後,即便啞了,他還是打起精神的活著(快樂捕魚)




  簡而言之,這是一部製作構想宏大,人物刻畫完整,劇情變化劇烈但是轉折很簡單(很真實,最簡單的技倆最實用)的好片。
  不用想太多啟發也不錯,單存欣賞一群人,在這個故事架構的生存吧。











{亂影評:明日定律}人的兩面性

<明日定律 The Zero Theorem>







   主演:Christoph Waltz,昆汀歐洲愛將

  這部片出乎意料的大咖雲集;

  Matt Damon、Tidla Swinton、David Thewlis、Peter Stormare、Ben Whishaw
  


  劇情簡介

  未來世界的工程師Qohen在當代最大企業體Mancom工作,身為頂尖分子的他被"The Management"挑中來挑戰 0 = 100% 的定律;只懂工作的他破陷入困境,此時,"The Management"的兒子Bob、奇怪的應召女郎Binsley陸續出現在其生活中。


  這部片畫面與演繹手法獨到,Christoph Waltz的演技非常精湛,但劇情附著之物(主旨內涵)側重太大,電影並未提出質疑或者以劇作的幻想空間去天馬行空一下;最終只變成一部很精美華麗誘人的---經典教科書,是很美中不足的。

  基本來說,這部片想要傳達的,可從"The Denial of Death"這本經典的前兩章節看完。




  劇中藏了很多細節梗:

  The Management(Matt Damon飾),是Mancom老闆,沒有人真正接觸過他;從頭到尾除他兒子以外,所有人都叫他The Management,而不是The Manager,很有種非人意旨的味道。
  Mancom,主角工作的地方,當代最大商業體,mancom是mankind的諧音,同時也是Man.com,人類社會網絡的一種指涉。
  Entity,這是劇中所有工程師在破解的方程,entity譯作"主體",同時在精神分析理論中也用來稱謂面相等等。


  還有一些小細節,諸如公園中的禁止牌超級多

甚至都形成一個禁止符號了!對"社會存在地"(公園,社交,生活場域)的文化規範嘲笑得非常明顯


  從我的角度理解(會略極端一點)
  Management = 你心中的主宰或你認為的可能存在的更高的存在,以宗教來說是上帝
  Bob     = 人子(神子)或社會的下一代代表(未社會化完全)
  Qohen    = 你我,一般存在之人

  在片中最重要的 0 = 100% 定律,其實泛指虛無的存在(梵天的夢、精神想像的無窮,卻在肉體物質中毫無作用、宇宙的存續等等)



  Qohen是個茫然無目的人,直到有天,一個神秘電話對他進行了"命名"這個動作, 
  (Qohen說:"那個聲音對我說Qohen Leth。我們知道只要回答yes,那個聲音就會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我們出生的特別目的"
  劇中並未提及此前Qohen有沒有名字;但以Qohen的立場,那個聲音賦予了Qohen名字和他認為存在他名字後面的"意義",也就是聲音將Qohen"形象化"了。

  於是Qohen得到名字,並且期待名字所帶來的意義。
  (類似"真名"概念,形象化將帶來超越肉體物理層面的意義)

  Qohen的自稱變成了"us",他不再認為自己是單獨存在的,在他身體裡同時存在著肉體他與精神他,同時他也十分在意別人如何稱呼他(必須要用他真名,Qohen);他開始等待這電話再打來,告訴他賦予他生命的意義與目的為何。

  他變得不斷在等待這個意義,否定了肉體上一切歡愉
  (不吃有味道的食物、守貞,居住在火災後的修道院以及穿著修士袍當睡衣)

  這是當人開始成長,體會到意志精神的偉大(想像的主宰性)後,追求這種意志精神的絕對存在,而強力壓抑肉體的一切的一種自我追尋行為。藉由否定肉體需求與感官刺激來使自己排斥與否定肉體性的存在。


  但當他被給予驗證 0 = 100% 的虛無定律時,他開始崩潰,因為身為人的矛盾性讓他難以接受這定律。
 (若一切都是虛無,則精神靈魂的想像世界將成為虛妄,人性就只是獸性、肉體性的綜合,因為虛無將否定掉任何永恆的存在,亦即意義的存在)
  然後人子出現了(Bob),Bod是Management之子--在我看來就是指涉耶穌基督。


  有趣的是,耶穌基督在出場時被介紹為"硬體設計師",也就是物體性、人這個容器的設計師,符合他以"人"的身分降生,還有在劇中看到女性就荷爾蒙加速分泌、吃披薩(食物)、隨興自我(不追求什麽)以及強迫Qohen跟他出去散步,種種肉體性感官刺激他都照單全收。
  但他也暗喻人子反抗人父的存在(一進入Qohen家就要求不被The Management監視),是們成長過程中試圖強化身為自我神的概念,而去反抗挑戰最接近神的父親(佛洛依德)
  所以,也可以說Bob是來反抗的,當Qohen終於將自我的兩個存在(肉體與精神)揉合,自稱改成"I"的時候,Bob就病倒了(跟人子犧牲完全一模一樣)


  Binsley是肉慾是感官刺激的存在,她是個應召女郎,被放來刺激欲誘惑Qohen,使其振作;藉由科技,他們在網路虛擬實境相處,可在Qohen想放縱自己的想像,跟Binsley性交(肉慾的至高)時,卻被Binsley用"The Management won't allow"拒絕,然後強行斷線;
  (之後又有Qohen看到Binsley公開直播脫衣秀,很依照佛洛依德的性衝動論走)
  事後,當Binsley來問Qohen要不要跟她遠走高飛,Qohen拒絕了;
  他說"i have work to do(破解驗證 0 = 100%)
  他在揉合精神肉體兩個層面後,還是意志為主要強求他存在意義。



  劇情來到了最後的小高潮(我說是爛尾)
  Bob生病被帶走,Binsley離開,Qohen因失序被開除被前上司痛罵;Qohen再次一無所有,終於套上Bob送他的"靈魂搜尋裝置"(VR裝備),不料卻是直接面對"The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嘲弄了Qohen,他說自己不是神、不是更高的存在,只是個商人,而證實渾沌的存在,就可以帶來重建秩序的機會,帶來商機。
  (證明無序存在,他就能販賣秩序,掌握社會與文化教條的意涵為自己牟利)

  The Management闡述他挑上Qohen去破解虛無定律,是因Qohen盲信有那麼一通電話,會帶給他生命的意義。
  由一個堅信意義的人來證明渾沌,再好不過。

  但現在The Management覺得夠了,他不再需要Qohen,Qohen因此崩潰,墮入無序之中開始破壞一切。
  (The Management要說是指涉上帝,或指涉教會這個文化創造者,好像都可以)



  最後的最後,Qohen暴力的破壞一切後,發現它們又自己重建,他隨意的敲打反而將整體結構破壞,看見了背後混沌的存在;然後他就這樣接受了渾沌,主動投入渾沌之中。


  啊啊~然後就成為了尼采、佛洛伊德等諸公所謂的超人,接受自我存在的人啦。
  生活在想像世界中,真實的面對自己可能死亡、毀滅,自己既是無所不行的神卻又是無所行的獸,自己是人的存在。
  (Qohen最後回到虛擬實境中出現過的場景,完美的無人島沙灘上,他一方面去捧夕陽展現意念的無所不能,一方面自己玩起跟Binsley玩過的象徵肉慾物理性的沙灘球)



  這部片從頭到尾充滿影射(監視器裝在無頭耶穌像的脖子上啦)
  是蠻合情合理的去演繹論述與轉變過程,但就沒有發揮"大哉問"與一個想像空間,看完後覺得手法很有趣,但不被感動。


  同時也不適合直接踏進來看,必須先做功課才行。美中大不足啊。





附錄

 
  人是非常奇妙的存在,我們的精神想像(或說靈魂)可以超越時空限制,想像你是個古埃及法老、日本天皇或瑪丹娜都只在彈指之間,同時在精神靈魂想像中沒有時間存續,你是自我與一切的神。
  弔詭的是,無論精神靈魂如何活躍,肉體(物理性、動物性)需求會將你拉回來,同時你的想像牽又會受限於感官經驗(當想到牛肉麵,你只能有牛肉麵或其他味覺經驗的味道,你無法憑空想像出超越味道的味道,或XAD的味道)。
  同時,肉體是脆弱的,你會死,死後是如何?知覺將去哪裡?如果你在精神層面擁有絕對主權,為何肉體層面如此脆弱而備受威脅?
  這種精神、肉體的矛盾性導致人的衝突性